百年农大弦歌不辍七百期校报笔耕铭史——《河南农业大学报》创刊57年办报历程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南农业大学自年创建之日起就肩负着传播先进农业知识的使命,出版发行了多种具有校报性质的刊物。而今在《河南农业大学报》57岁之际迎来了出版第期。年3月1日,编印了院报《河南农学院》年9月停刊,此间《河南农学院》共出版94期年1月21日,在停刊20年后,《河南农学院》成功复刊年3月1日,更名为《河南农大报》年2月20日,更名为《河南农大》年3月15日,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刊号的校报,重新更名为《河南农大报》年2月28日,校报首次彩色印刷年2月29日,校报升级为对开彩印大报,和河南日报同厂印刷。年5月15日,正式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报》并沿用至今,由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题写报头。从年到年长达57年的时间跨度,从一张院刊到如今的对开彩色大报,校报不仅实现了整体感观上的提升,更把内在品质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如今的《河南农业大学报》成为近年来河南省高校校报同类报纸中得奖最多的报纸,在历届全国高校好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河南省高校好新闻奖评选中,《河南农业大学报》获奖作品一直名列前茅,校报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校报。这些年,她的模样你知道吗?年,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校报”我校校报在各级新闻奖评奖中成果丰硕,获奖层次和数量名列前茅校党委书记程传兴祝贺校报出版期并提出殷切希望我们有话说:笔耕铭史长歌当行——本报编辑部今天的日子寻常不过,但之于《河南农业大学报》却有了一层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她57岁之际迎来了出版第期。
57载不算很长,却足以让青丝变成华发;期不算很多,一样能让灵魂为之歌唱。
歌唱,便如同下面的诗行:
当我的诗句再一次躺在这松软的土壤就像受伤的游子多年后重返故乡词汇得以舒展春的姿势标点散落如蓓蕾随风成韵这景象恰如我一个学生记者一朵校报蓓蕾副刊里11年前孵化的野菊……今天这野菊和花朵们一起重归故土在河南农业大学报这棵岁的精灵树召唤下开启一次朝圣之旅朝拜人类最后的风之谷雾霾深处的白云乡……这是诗歌《灵魂树下》的节选,作者是11年前的校报学生记者。
在似乎应该正襟危坐的文章里用诗来开篇,不为标新立异,只为一份共鸣的情感。
年3月1日,诞生在河南农大母体上的校报,在长出第一个嫩芽时候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她是学校机关报,是党委行政的喉舌,刊登的每个字都代表着学校的声音;她是学校发展的忠实记录者,记录久了就成了农大的历史;她是校园大事小情的播报员,在网络不曾普及的时代,一度洛阳纸贵;她又是校园文化的培育者,两个版面,让一所农业院校里多了片文化的绿洲,呵护着农大学子弥足珍贵的才华和灵性……57年来,她3次改版,4次更名,还曾在特殊的年代停刊20载……她在坚守中绽放,在砥砺中前行。
她很骄傲,校报虽小,一样五脏俱全,每个工作者都是采、写、摄、编、校一条龙,从中更走出了大报社长、总编;她在十几年前率先实现独立排版,至今省内依然寥寥;她没有多少文科专业支撑,却能在稿件质量上精益求精,获奖质量和数量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她没有大把的文科学生可用,于是对每个爱好者精雕细琢,如今在新闻行业,农大出身的记者一样虎虎生风……她很庆幸,庆幸生长在河南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怀中。农大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让校报人使命光荣;农大党委行政的关心支持,让校报人如沐春风;农大师生们的勤恳朴实成就办报风格的实事求是;农大厚积薄发、阔步前行的成就让校报人文思泉涌。
她很感恩,有人说办报是苦差事,但一代代的校报人却把工作当成修行,冷静的文字背后是对学校事业的热忱。在校报前辈们的手中,将近一甲子的人和事在一张张校报里栩栩如生。
她很欣慰,在这个校园里有一个最优秀的群体叫学生记者,他们以最纯净的心灵成为校报最长情的陪伴,用自己的青春正好带给校报的始终不老。
感谢是今日的语言,而今日又是明天的开始。
期安好。
未来,更好!河南农大大学生记者团责编:杨青青编辑:张 翔投稿邮箱:hnndxb.白癜风能治吗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fz/79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