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茶汤但不是茶,有个甜沫但不甜。

对一个吃货来说,比如我,到一个地方如果吃不到她特有的小吃,总感觉是白来一趟;对一个爱吃甜食的吃货来说,比如我,看到一切名字中有“甜”字的吃食,必定是迈不开腿,非得尝一尝不可。

  所以多年前刚到济南时,我的目光就锁定了一种从没听说过的吃食——甜沫。结果可想而知,与很多第一次吃甜沫的人一样,我惊讶的发现它竟然是咸的!也由此知道了“茶汤非茶,甜沫不甜”的“泉城二怪”。   

关于甜沫的来历,一直都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就与在我们济南建德王府的明朝第一代德王——德庄王有关。相传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种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到了明代天顺元年,明英宗关切分封在济南的次子德庄王,命光禄寺将此膳食技艺传到了济南德王府,而德王府的腆膳官董空壶与秦府私交甚密,将很多膳食传到秦府,其中即有茶汤的制作方法。秦府主人秦守经得此真传并将其改善为山东茶汤。又在茶汤的基础上,运用府上的膳食文化,在小米面里加入姜与胡椒,演化出了香辣的小米粥,并称之为甜沫。周围邻居都听说秦府有两个很怪的食物,有个茶汤但不是茶,有个甜沫但不甜。于是,“泉城二怪”开始流传开来并延续几百年,成为如今的“秦老太”伴手礼。

另一个说法则是明末清初,战乱连年,大批难民纷纷拥入济南,有一家田姓小粥铺,经常舍粥赈济,灾民互相传告,来粥铺喝粥救命者增多。粥铺难满众求,便在粥内加入大量的菜叶并咸辣调料。灾民每当端碗盛粥前,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亲切地称之为“田沫”,就是田老板赈舍的粥。时有一外地来济赶考的落难书生,也来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无比,心想“甜沫”果不虚传。后来书生考取功名做了官后,又专程来济再喝甜沫时,已无昔日感觉,问其因,老板答称实是“田沫”,田姓之粥的意思。官员恍悟,当初只听音而未辨字迹之误所致,于是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从此这种带咸味的粥便叫“甜沫”了。看来,只有亲临其境,喝上这种美味的咸粥,才能感到甜沫一名的来历吧!

  此外还有一种最能“自圆其说”的说法:最早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儿”——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一尝,味道好极了!“添末儿”就传开了。后来人们才依其谐音雅化成了“甜沫”。 

 不论哪种说法,都代表了人们对这种历史悠久的日常美食的喜爱。无论寒暑,清晨起来喝一碗浓浓的甜沫,清新又带点辣味的甜沫唤醒了沉睡一整夜的感官,顿觉精神焕发,元气满满。说起济南最有名的甜沫摊儿,当属大名鼎鼎的“甜沫唐”了。

  创立于年的“甜沫唐”因用料讲究,味道正宗,备受老济南的喜爱,许多人一大早老远赶来,就是为了喝一碗正宗的甜沫。甜沫唐的招牌在济南算得上十分有名,几乎每位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尝过这家的甜沫。甜沫唐的甜沫用料很足,花生、豆腐皮、菠菜,同时搭配茶叶蛋、马蹄烧饼或是老济南肉火烧,不管大中小碗,总能让人满足,辅以五香粉、胡椒粉等配料,味道十分浓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顿会觉得身体暖和了不少。

甜沫作为济南特有的风味小吃,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民化的价格更是使它能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如果你来济南,一定要以一碗甜沫作为早餐开始你新的一天,从这碗甜沫,你就能了解了济南人身上的那种醇厚、耿直,已经透过饭食溶进血液,永不消失。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白癜风网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mt/786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