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突破万户,达到.6万户,居全国第三位,列广东、江苏之后,同比增长12.2%;实有注册资本(金)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0%。从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上看,青岛、潍坊、济南数量最多,分别为.1万户、93.8万户、79.3万户。从万人创业率看,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潍坊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超过户。

  

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万户,注册资本(金)3.5万亿,同比增长12.3%和1.3%,日均登记市场主体户,占全国日均登记量的8%。

  年底,实有公司制企业.9万户,同比增长20.3%,占企业总量的88.0%。全省实有股份有限公司户,同比增长19.4%,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上市公司户(不含纯境外上市),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济南、淄博、潍坊5市。

  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万户,注册资本(金)1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6.5%,占市场主体的98.2%和71.9%。

  年底,全省实有国有集体性质企业13.0万户,同比减少0.9%;注册资本(金)4.0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年,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同比增长17.5%。到年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同比增长4.1%;注册资本.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3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田治颖介绍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以下为发布会内容摘登。

  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概况

  (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万户,为经济平稳运行夯实微观基础。

  截至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突破万户,达到.6万户,居全国第三位,列广东、江苏之后,同比增长12.2%;实有注册资本(金)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0%,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商事制度改革5年来,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持续释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及“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投资创业热情。

  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万户,注册资本(金)3.5万亿,同比增长12.3%和1.3%,日均登记市场主体户(按天计算,下同),占全国日均登记量的8%。新登记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反映出经济发展基础性支撑不断增强,呈现出企稳向好的阶段性趋势。

  市场主体总量以年均净增近百万户的速度不断取得新突破,由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6万户发展到年的.6万户,增长了1.2倍;实有注册资本(金)由年的5.0万亿元,发展到年底的20.5万亿元,翻了两番。

  (二)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年底,全省实有企业.3万户,同比增长15.7%,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8.8%,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实有企业注册资本(金)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3.4%。年,全省新登记企业54.5万户,同比增长12.3%,日均登记企业.2户,是商事制度改革前(年.3户)的3.8倍。

  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在市场主体的占比逐渐下降,企业比重逐渐上升,由年21.9%增加到年的28.8%,增长近7个百分点。公司制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在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截至年底,实有公司制企业.9万户,同比增长20.3%,比企业平均增幅高7个百分点,占企业总量的88.0%,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全省实有股份有限公司户,同比增长19.4%,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上市公司户(不含纯境外上市),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济南、淄博、潍坊5市。

 全省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投资活跃。

  我省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植壮大新经济等政策影响下,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三次产业新登记企业分别为1.3万户、12.8万户、40.5万户,分别占比2.4%、23.4%和74.2%。与年同期相比,第二、三产业企业分别增长10.7%和15.8%,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到年底,我省企业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3.2:24.4:72.4,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四新”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业、新兴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成为投资创业的热门领域。年全省“四新”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同比分别增长31.0%、53.2%、26.1%。

  (二)新登记企业投资领域聚焦现代服务业,卫生、文化体育、教育增势迅猛。

  热点投资行业持续活跃,以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年新登记企业户数同比分别增长63.9%、52.7%和50.5%。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42.6%。

  (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平稳有序。

  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升”战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的实施,持续激发了社会创业投资热情,到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万户,注册资本(金)1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6.5%,占市场主体的98.2%和71.9%。其中,私营企业.2万户,注册资本(金)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和27.1%,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个体工商户.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1.1%、6.0%。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的持续增长,到年底,全省个体私营企业累计承接.8万就业人口,同比增长12.5%,有力稳定了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

  国有、集体性质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优化调整经济产业布局,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到年底,全省实有国有集体性质企业13.0万户,同比减少0.9%;注册资本(金)4.0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户均注册资本(金).8万元,同比增长15.9%,是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的4.1倍,是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的5.4倍。

  我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助推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年,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同比增长17.5%。到年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户,同比增长4.1%;注册资本.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规模增长,推动了市场主体质量的提高。

  (四)区域聚集效应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看,青岛、济南(不包括莱芜)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为28.4万户、18.8万户,两市合计新登记市场主体占全省的28.1%,吸纳投资能力较强,成为我省创业高地。从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上看,青岛、潍坊、济南数量最多,分别为.1万户、93.8万户、79.3万户。从万人创业率看,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潍坊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超过户,除省会济南,其他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城市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相对较低。

  (五)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逐步完善,优胜劣汰速度加快。

  年,全省注吊销市场主体69.8万户,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41.6%。其中,青岛、菏泽、烟台注吊销数量最多,分别为12.9万户、10.5万户、10.1万户,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8.4%、15.0%和14.5%。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注吊销的主要部分,注吊销49.9万户,占注吊销市场主体总量的71.4%。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数量明显增长,注销户,增长75.3%。企业共注吊销19.5万户,同比增长38.5%,其中,私营企业注吊销18.6万户,增长39.0%。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逐步完善,加快了市场主体优胜劣汰,净化了市场环境,提高了市场主体整体质量。

  与苏浙粤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山东市场主体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但与江苏、浙江、广东相比,市场主体发展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规模有差距。从新登记数量看,山东新登记市场主体比广东少了60多万户,与江苏基本持平;从新登记市场主体资金规模上看,还有不小差距,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不足广东的15%、浙江的35%。

  (二)市场主体结构有差距。从企业总量看,山东是全国第三个拥有企业户数超过万户的省份,但比广东少了多万户,比江苏少了近60万户。从企业占比看,实有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不足30%,江苏、浙江均接近35%,广东超过了40%;个体工商户明显偏多,占市场主体总量接近70%,江苏、浙江占比均在65%以下,广东在60%以下。

  (三)万人创业率有较大差距。从万人创业率看,到去年底,山东每万人创办市场主体.1户,而浙江、江苏、广东均超千户(分别为.4户、.4户、.2户);每万人创办企业.1户,广东、江苏、浙江为.6户、.0户、.2户,差距进一步扩大。按照江苏的万人创业率计算,山东市场主体总量将超过万户,企业总量将超过万户。

  市场监管部门下一步打算

  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总要求,服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以“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为目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深化产品准入制度改革,减少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种类,落实国家认证制度改革措施。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二是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公平交易审查,强化反垄断执法,加大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虚假违法广告、网络违法交易等行为,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适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全覆盖、保障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继续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二)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守底线、防风险,着力构建最严的监管执法体系。按照习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要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全程严管。全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扎实推进“食安山东”建设,组织开展餐饮提升工程,加强“食安山东”品牌创建工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积极推进“品质鲁药”建设工程,加大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力度,加快推进药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疫苗等高风险产品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三)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全力实施市场主体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企业产品质量源头治理,提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竞争机制。深入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质量提升。完成第七届省长质量奖评审表彰工作,树立质量管理先进标杆,推动广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四)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全力推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抓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深化地方标准管理改革,加大团体标准培育力度,深入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进一步完善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标准。积极发挥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作用。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四大工程,重点推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海洋产业以及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等领域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七改”标准体系。争取更多国际或国家标准技术组织落户山东,支持召开国际标准化论坛(青岛),完成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推进开展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研制工作。

  (五)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引导、支持市场主体申请国内国际商标注册,提升全省注册商标总量,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化水平。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提升农产品价值。进一步加大对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工程,推进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品牌高端化保驾护航。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与交流,支持我省企业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高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

  (六)继续深化小微企业“双升”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全面落实有关任务,抓好省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的落实,推动民营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发展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民营企业及中小微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赞赏

长按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xx/85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