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投入使用的高中新教材,语文教材古诗占半。

教育部年开始统编的高中新教材,目前编审已经全部完成。

新教材将在今年(年)秋季学期,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省率先投入使用。

其中新版的语文教材供选入了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量的49.3%。

有人说:古诗文太多,在实际运用中古诗最离谱,人总是往前走,总不能只读那些古怪的诗文。这可见教育改革的败笔。

还有人说:不能紧扣现实的语文历史,读过考试完就扔。

更有人说:学古文你去考古吗,毕竟社会是进步的,不是倒退。

听后觉得可笑、甚至愚昧,不敢苟同。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依稀记得某一种服装的流行,好像忽然间所有人都在穿同样的衣服。为什么现在不是这样了?我们在外表上的选择空前的个性化。因为供给侧的多元化,使得我们的审美趣味不再单一,我们的外在个性更加鲜明。每天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广告、活动宣传不停的轰炸。审美被快速地提升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而语言呢?

看热搜内容那不叫阅读,新闻头条的推荐也很难让我们的思想真正地被滋养,朋友圈的转发只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我也能这么说。但真实的情况是我们说不出来。语言上的匮乏给我们带来了意识上的空洞。网络流行语就是最真实的例子,它的出现、泛滥,标志着思想上的贫瘠。因为当一个新词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它可以充分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殊不知本质是因为我们自己读书太少。

当下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外包了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人被掏空了。重要的事情外包不是件好事,华为的芯片事件就说明了问题,核心的东西如果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像被人掐着脖子一样。我命由他,不由己。词汇、语句的储备量太低,使得我们觉得自己所有的思想、感受、情绪都可以被那几个词表达出来。愤怒的时候用傻X,高兴的时候用牛X,赞叹的时候用我X。语言上的撞衫充斥着我们的思想世界。人类最终的进化本质是语言的进化,这也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据说狗狗通过身体语言只能表达27种感受,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别活成动物。演说家们能够通过语言影响别人,国家层面是这样,企业层面是这样,家庭层面也是这样。

阅读、学习文言文确实有难度。有很多不认识的字,有很多话读不懂,甚至有很多细腻的感受我们无法感知到。但精妙的语言恰恰能够让我们把被困住的感受释放出来。古文行文简洁,立意深远,在很多语境上能弥补现代汉语的不足,提升我们的表达质量。让我们能够直接汲取三千年以来的智慧,而不用去咀嚼被人嚼过的东西。

我们的民族和文言文有着紧密的关系,人的寿命区区数十年,但历史却是几千年。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懂几千年前先人留下的经典;我们可以通过它想象先人们生活的画面;我们可以通过它被浓郁的历史文化熏陶。文明的繁荣本质上是语言的繁荣,思想不该被困在囚笼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lt/903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