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天气:24-2日仍有雨气温将持续走低

  

  昨日是“霜降”,而连续两日的秋雨也一下子把市民们带入了冷秋。据威海市气象台昨日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今明两天,威海的天气仍将是秋雨绵绵,不仅如此,未来一周威海都将以阴雨相间天气为主,气温也将随之持续走低。

  霜降时节冷嗖嗖,食补登高两相宜

  近日,我国北方遭遇强冷空气侵袭。在冷空气的影响下,我市这两天也迎来一场小雨,而且今明两天降雨仍将持续。在绵绵秋雨中,昨日,我们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意味着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此节气里,最低温将可达到冰点。

  “霜降”过后,人们更容易觉得冷

  连续降温天气,冻得大家直哆嗦。昨日中午时分,当市民王女士看到手机天气软件中提示的实时气温时,却有些纳闷。“这么阴冷的天气,我感觉气温最多也就刚过10℃,没想到实际温度竟然是17℃,前两天17℃时明明是种凉爽舒适的感觉,可并不像今天这般冷飕飕。”王女士不禁怀疑起气温数据的准确性。

  或许您心里也有和王女士一样的疑问,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天气软件中显示的实时气温是气象局提供的气温数据,是空旷通风距地面1.米高处百叶箱中的温度,而大家所感觉的冷得直哆嗦,其实是体感温度,体感温度实际上就是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受温度、湿度、风和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响,人们的体感温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有不小出入。

  据了解,在秋雨绵绵的深秋时节里,人们的体感温度除受气温直接影响,还与相对湿度有关,因此有“干冷”和“湿冷”之分。相同气温下,“湿冷”更让人觉得寒冷,这是因为潮湿空气热传导率远远大于干燥空气,人体热量会很快散发出去,因此会使人感觉更冷一些。影响体感温度还有一个因素是光照。太阳光强,人体皮肤受紫外线强辐射,皮肤表面的温度就会增高,而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阴雨天里,人们就会感觉相对更冷一些。另外,风速越大,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就会越快,体感温度也会越低。

  深秋时节,进补和爬山正当时

  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过后,万物凋零、天地肃杀,冷空气将越来越频繁南下,大风和降温是一茬接一茬。自昨日正式进入“霜降”时节,未来一周我市都将以阴雨相间天气为主,其中降水过程以小雨天气为主,气温也将随之持续走低。在这秋雨绵绵的深秋时节里,食补、运动无疑是驱赶寒气的不错之选。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谚语,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补物则逃不过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益处。

  凉燥之时万物萧条,人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得比较低落,容易伤感而忧郁。而霜降过后,枫树、梧桐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此时登高既可使肺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皮肤病专业医院
郑华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sh/820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