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岱下青年 风筝,名纸鹞,又做纸鸢。这个在我国已有年历史的民俗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带给我们的不止于“花语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的斑斓星空,亦或“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的垂青时节舒臂牵线放风筝之景,又不乏“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的栩栩如生的风筝百态。时至今日,风筝文化作为一块中华瑰宝,一颗璀璨明珠,放射着华夏文明的光芒,引人去探索它的来历,它的历史,以及它变化多姿的趣味。 杨家埠作为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成为我们了解风筝文化的不二之选。在杨家埠风筝博物馆,我们了解了风筝的发展源头,追溯了杨家埠风筝的传承历史,领略了杨家埠独特的风筝艺术-----龙形风筝。进门处两条乘势欲飞的“龙头蜈蚣”风筝组成的“二龙戏珠”,让我们领略了其“事业腾飞,平步青云”的寓意。而由风筝包揽的世界之最,更是令我们叹为观止。 博物馆最先展现给我们的是风筝的起源。风筝在作为我们最熟知的作为娱乐用品之前,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公输般为刺探军情,使得风筝有着“灶木鸢三日不下”的奇迹。而这个奇迹,通过高科技的动漫形式穿越历史长河,为我们重演了它的壮观和精巧。 紧接着,为我们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将风筝和年画艺术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飞在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的效果。按照制作工艺可以将风筝分为软式、硬式、板式、串式、立体和特技六大类型,有着“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鱼虫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风筝体系。 最后,我们浏览了中国“风筝王”杨同科的事迹以及“杨家埠风筝与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全貌。杨家埠作为风筝的发祥地之一,不仅能工巧匠辈出,手艺代代相传,而且在风筝由中国走向国际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结束了风筝博物馆的历史鉴赏,回栏曲廊,我们来到了风筝陈列馆。在这样一条风筝的生产线上,我们亲自尝试了做骨架,绘风筝,糊彩纸,镶花边,挂纸环。在浏览了大量的风筝历史之后,相比于继续听“官方”的介绍,我们更乐于向制作风筝的老工人讨教风筝背后的故事。在他们自己与风筝相处的许多年中,他们与风筝之间的感情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古老的艺术在漫漫历史溯回与社会变迁中与手艺人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依然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工匠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民族文化,蔚为大观”。 “长江泱泱,黄河滂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六百年风筝年画诞生地-----杨家埠,饱经风雨,历尽沧桑,时至今朝,愈加辉煌。 炎黄凝宝藏,黄裔耀文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愿华夏文明,地久天长。 作者姓名:郝昕然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