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点赞院士,称他们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不止是院士,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点赞科学家,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明天(5月30日)就是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民族英雄、人民骄傲致敬! 1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一座小岛, 他带领29人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 隐姓埋名30年, 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一串信箱号码。 他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一穷二白的年代, 他带领团队, 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上万个数据, 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回望自己赫赫无名的往事, 他说, “我此生没有虚度,无怨无悔。” 2在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 他依靠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 为了科研, 他连年奔波,长期处在极度疲劳之中,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于敏和妻子。 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只为一句 “国家没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独立”, 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28年隐姓埋名。 最终换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 中国氢弹研制,他被同事评价为“首功”。 △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他用一生诠释“绝密忠诚”, 他骄傲于自己的选择,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3他放弃海外的高薪工作, 毅然投入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 他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 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 △黄大年早年留学英国照片。 他是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为了多在白天工作, 他出差总是赶当天最后一个航班; 7年间, 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直至58岁生命戛然而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他说,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 4为了一个使命, 她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即使无名无利, 依然全力以赴。 她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 她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 经历次失败仍不退缩, 项目组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 让无数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40多年后,她的研究才被国际认可, 她的名字,近两年才为人熟知。 她说, “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5他一辈子数次转行, 都是坚决服从国家的需要。 他60年孜孜为国, 探索浩瀚星空。 他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在中国航天的起步期, 他是“航天十八勇士”之一。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坚信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曾是“东方红一号”卫星行政负责人, 也曾在“神州五号”发射任务书上签字, 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他把为强国做奉献当作一生目标, 他说, “有爱才有奉献,一个人最大的爱是爱国。” 6他赤脚穿旧鞋乘坐高铁, 却被称作“最尊贵的客人”; 他用的是最简陋的书桌, 却被看作“最美”;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从事测绘仪器研发55年, 他把“量尺”做到了极致, 将中国测绘仪器的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刘先林动手习惯由来已久,在他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工具。 在意外“走红”网络后, 他却说, “我不该这么受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头部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