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疫情蔓延趋势放缓,养殖户短期复产持观望态度; 2、去年底生猪养殖恢复良好,年初损失较为严重; 3、疫情发展不均衡,鲁南地区最为严重,胶东地区影响较小; 4、年后生猪饲料销量惨淡,小麦替代玉米量逐渐增大。 一、疫情概述 下表为临沂地区周边12家饲料厂1、2月猪饲料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月较1月环比饲料销量下降67.87%,除去1月份集中备货及2月份春节效应外,体现出2月份生猪存栏的下降。主要原因为,临沂地区中小屠宰场较多,养殖散户较多,防疫水平较差造成。 根据调研情况,临沂地区损失50%左右生猪产能,胶东地区由于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防疫措施较为得当,损失20%左右产能。 由于小白条的冲击,造成短期生猪现货价格不断走低,因此出栏体重可以反应疫情的蔓延程度。由下图可以看出,从3月初开始,山东地区屠宰场的生猪屠宰均重开始上升,说明小白条抛售情况得以缓解。 二、关于玉米替代 后临储时代,高价玉米成为常态,小麦替代逐渐成为各饲料厂应对高价玉米的重要策略。目前山东地区小麦价格-元/吨,玉米价格-元/吨,各饲料厂通过配方调整,使用一定量的小麦对玉米进行替代,比例在20%左右。此外,由于小麦蛋白含量较玉米高7%左右,可以减量一部分豆粕用量。近期由于豆粕、玉米价格下跌,较年前高点,全价料下跌75-元/吨,浓缩料下跌元/吨。 三、养殖心态 理论上,出现疫情的养殖场需至少空栏3个月以上,但是在高利润驱使下,使得空栏1个月随即复产成为可能,决定养殖户补栏的决定性因素还是疫情的控制程度,按照三月中旬疫情好转推算,补栏最快也要四月中下旬。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迫于年底出栏任务的压力,四、五月份是其本年度补栏仔猪的最后时间点。而对于中小散户来说,高仔猪价格叠加高风险的疫情现状,多数会选择肥转母,因此年内很难会有实际的产能出现。后期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