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中山大学举行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主讲: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 新冠病毒“北强南弱”?钟南山: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在讲堂上,钟南山表示,广州流行毒株为BA.5.2;北方流行毒株BF.7(BA.5.2.1.7的简称),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钟南山表示,在北方,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现传染性。大部分人在感染后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部分人出现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热等症状,即为轻型患者。他指出,发热温度高、全身疼痛让患者很不舒服,但这与医学上的重症轻症是两回事,并不是说疼痛得厉害就是重症。 钟南山:奥密克戎变异越快传染性越强 在讲堂上,钟南山表示,在奥密克戎出来以前,贝塔、伽马、德尔塔等毒株有变异,但是变异不多。但从年的传播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明显比原来的毒株变异要快得多。目前,奥密克戎突变频率越来越多,现在总突变率已经达到96.4%,换句话说,还没有出现突变的,只有不到4%,接近饱和。所以由于奥密克戎的突变越多,对疫苗对各方面抵抗力就越强,传染性就越厉害。 相关新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发热诊室覆盖率 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要点如下↓ 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要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对老年人如何进行分类分级服务第一类是一般人群,即风险相对较低人群,对这类人群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未接种疫苗的要动员他们及时接种疫苗。第二类是次重点人群,即具备一定风险人群,这类人群要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居家观察,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转诊。第三类人群主要是风险较高人群,年龄较大且有基础疾病的,对这类人群,发现有新冠的情况要进行评估,根据医院。重点是要保健康、防重症,通过分类分级对不同人群进行服务。四方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一是各地的联防联控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二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备药品和抗原的配备。三是切实增加基层人力,短医院下派基层、招募近五年内退休医务人员以及将在其他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四是积极发挥医院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室(门诊)建设运行的技术指导。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控。切实提高基层发热诊室覆盖率截至年10月底,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成发热诊室(门诊)1.94万家,占比45%。建设具有预检分诊功能的发热哨点2.2万个,占比52%。目前,河南、山东、湖北、兵团和浙江发热诊室(门诊)设置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其他省市正在加快建设。相关部门正在指导各地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力争到年3月底实现基层发热诊室(门诊)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的目标,有效提高基层机构对发热患者接诊能力。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闻联播编辑:钟宇责编:黄晴侯佳音主编:李淳监制:胡阳出品:沈阳网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