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不少蔬菜种子需要从国外进口。山东一家企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自主选育的西葫芦新品种,不仅摆脱了进口依赖,还反向输出,让洋蔬菜带着“中国芯”种植在国外土地上。在山东华盛农业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的西葫芦种子,正进入最后包装环节。经海关检疫后将远涉重洋,种植在美国、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土地上。西葫芦本是“洋品种”,最早起源于墨西哥。因为营养价值高、耐储存等优点,19世纪被引入中国。到目前,国内种植面积已突破万亩,并且逐年攀升,但高端种子市场却一直被国外垄断。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说:“(本来)公斤市场就能达到饱和,结果他生产了一吨非让我们接收。如果我们不接受的话,他们就把我们砍掉,随着中国的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他又开始逐渐给我们提价。”脖子被卡的痛苦,让李兴盛下决心自主研发。但娇贵的西葫芦容易生病,想要替代洋种子,第一步就是提高它的抗病性。寻找单一病原菌做抗病实验,是对症下药的关键。“都是由它的抗性种质导过去的,(病毒有时候)并不在西葫芦上发生,是在其他的作物上发生,我们采集纯的病原菌是要接种到植物上的,看看他发病情况,选咱的手里的材料,哪些是抗病的种质。”山东华盛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任袁晓伟说。西葫芦染病常由多种病毒混合引发的特性,让袁晓伟团队面对的是整个植物世界,寻找、检测并分离单一病原菌犹如大海捞针。袁晓伟的学生史慧娴说:“因为你不知道叶片发生的病原到底是什么样,所以你要各个地方都要去采一点回来,但是你采的那个东西是不确定的,你可能检测不出来这到底是什么。”没有捷径可走,科研团队就采用日积月累的笨办法,每年检测上千份病原,8年时间下来,找到了多种西葫芦易感单一病原,多项关键技术壁垒也被突破。最终,他们成功选育出西葫芦新品种——秀玉,不仅能抵抗多种病毒,“卖相”也很漂亮。可就在上市前的最后实验阶段,问题又来了。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管理部经理李国强说:“非常不整齐,高的已经挺高了,矮的刚刚拱土,没法统一定植,高的会越长越高,矮的会长得比较弱,只要被高的一遮,它更受到影响了。”科研团队排查后发现,问题出在了种子包衣上。“以前的种子包衣相当于直接搅拌,有衣服穿就行了,给它涂上一个颜色,里面起不到多少作用。一个是不均匀,再一个包含不住微量元素,都脱落掉了。”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管理部经理李国强说。在试错中寻找灵感,他们想到了药品胶囊。用统一标准的微量元素制作包衣剂,再用合身的衣服将种子包裹起来。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芽势不齐的问题,还拿到国家发明专利,秀玉新品种也实现产业化推广。洋蔬菜有了中国芯,如今,华盛农业的西葫芦新品种,不仅占领国内70%的高端市场;还反向输出国外,每月出口量超过0斤。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说:“育种育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国外的一些大的公司,他不会躺着睡大觉,他也在布局。我们现在已经储备了很多的品种,要达到引领国内超越国外的品种,我们是做好了准备的。”来源:山东新闻联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andongshengzx.com/sdly/89330.html
------分隔线----------------------------